实践、 教学、 研究三位一体

电视学院科研创新团队:

期次:第477期    作者:记者/张楠 阎玺   查看:73




  5月17日,由新闻传播学部和理工学部联合成立的国家突发事件舆情应对研究中心在我校揭牌。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该研究中心的成立“急国家之所需”,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十九大召开之际,响应了国家对突发事件应急反应和舆情引导的需要。这其中,电视学院科研创新团队也是重要的参与者。
  电视学院科研创新团队由电视学院副院长曾祥敏牵头,电视学院的老、中、青三代教师构成,学院制定了完整的科研管理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重视科研创新,多出成果。团队坚持立足于实践,将实践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又在教学中不断进行科研创新。由电视学院科研创新团队项目组完成的《走进和田》纪录片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组织编撰的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小册给学校教职工学习提供了便利,在政府项目、社会服务、跨学科融合、产学研一体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
立足实践“问题导向”做科研
电视学院科研创新团队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团队负责人说,“我们很少去做和实践不搭界的、书斋式的、象牙塔式的一些东西。”在当今媒体融合、传媒业发生着巨大变革的大环境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交汇的问题层出不穷。电视学院科研创新团队保持着立足于实务和业界的特点,具有强烈的解决现实问题的诉求。在此基础上,团队也着力去提升传播实务的规律和引导力,回答传播理论新问题。
据项目组负责人赵淑萍老师介绍,电视学院科研团队的横向科研也大多以国家战略为支撑,“一向比较强调国家意识,为国家和社会服务。”从《走进和田》系列纪录片,到和南水北调“渠首”南阳市委宣传部合作的数字影像博物馆,再到正在进行的海口市“双创”形象宣传项目和兰考县精准扶贫的系列微电影、专题片制作,电视学院科研创新团队尽量在每一次的项目中用到新的手段和理念概念,在全国起到引领作用。
  在科研的过程当中,电视学院还特别注重调研。“我们不是空谈,拿着书就出一本东西,我们就是做得比较扎实,合作方也是非常满意的。”即使是做小项目,团队也会做很多调研和座谈会,在这个基础上再做一些问卷调查。所以在科研基础上、研究方法上团队也有自己创新的一些方式。此外,团队也注重国内外的案例研究。尽管这是一个很小的项目,团队也都会给对方提供一些调研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国内外的案例分析。“这两部分实际上不是对方要求的,但是我们会给对方提供,这样就打开了思路,提供很扎实的数据支撑。”
全球视野+本土研究
电视学院科研创新团队坚持开阔的全球视野,历年团队都会派出成员参加新闻传播的国际五大会议。在电团队里,每位老师的英语交流能力和英语学术能力都在互相督促中得到提升。在国际顶尖的学术会议上,团队成员发表自己的相关论文,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在国际化研究上,电视学院科研创新团队有着强烈的优势。
  吴敏苏老师是新闻传播学部的副学部长,负责电视学院国际新闻传播本科班的教学工作,在国际交流和国际化教学方面有颇多建树。吴老师说:“传帮带是我们的一个特色,我们的团队越来越年轻化。”据她介绍,电视学院科研创新团队的项目组除了会带研究生进行科研以外,也在努力让本科生
从二三年级开始就逐渐参与到研究中来。在过去两年,电视学院的本科生在国际论坛上围绕前沿问题发表论文演说,如农民工问题、两会报道的可视化问题、话语的权限问题等研究,受到了国际的广泛关注。此外,在土耳其的一个大学生国际会议上,班里七位同学的论文也都全被录取。
  “我们的视野是全球的,但我们是立足于中国本土。”团队负责人介绍道。在中国新媒体和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许多新出现的问题都走在世界前列,很难在其他国家找到类似的解决模板。所以电视学院科研创新团队更多地坚持着本土研究,不照搬西方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等研究领域深入研究,按照这一理念针对现实问题提出前瞻性的解答方案。
  5月初,由团队项目组编撰完成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讲话论述及报道评论摘编》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传播工作的讲话及论述摘编》进入了批量印刷阶段。据项目组负责人赵淑萍老师介绍,这两本书并不是简单的汇编。在有关新闻传播工作的讲话一书中,既有讲话原文,也有重要观点的摘编,还有详细的索引以供查阅。而有关文艺工作的讲话一书侧重点则在于主流媒体的解读,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围绕习总书记三次讲话的社论、评论、文章都收录其中,同时对于核心观点都进行了摘编。印刷完成后,这两本读本将下发到学校的各个单位,为老师的教学、科研包括学生工作提供纲领性的指导学习材料。(下转第5版)